真正的和尚需要哪些技能?
時間:2014-06-14 07:54 轉載請尊重版權注明來源和作者
轉自果殼網
首先呢,“和尚”兩個字在佛教界是不可以隨便用的,只有那些戒行精嚴且德高望重堪為眾人表率的僧人,才有資格叫“和尚”。
我估計(沒找到相關資料佐證),大概因為僧人過去在民間多少還是有點地位的,所以大家見到僧人都混著叫“和尚”。實際上據我所見,在叢林里尤其是同輩僧人間一般不大稱“和尚”,而稱“某某師”,對諸山長老才稱“和尚”或“大和尚”。
而且許多經典上寫的是“和上”,據說根我們通常所說又有意思的微妙差異。
為了說話方便,這里還是用“和尚”作為男女僧人的通稱。
關于出家和培訓
一般來說出家需要有三師七證,三師指:戒和尚(通常都叫剃度師)、羯磨師和教授師。一個人出家這么多人看著,足見出家的隆重。
剃度師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師父了,就是那個見證“小和尚”投身空門并給了他光頭和三衣一缽的“老和尚”。
出家時要受三皈五戒,之后還要受十戒,即沙彌戒,所以剛出家的人被稱作“沙彌”(男)或“沙彌尼”(女)。嚴格的出家儀式是要從三皈依開始的,一直到沙彌戒,短的也要二三個小時,很辛苦。
和尚的諸般技能一般來說都是在沙彌階段跟自己的剃度師學的。
-----------------可跳過-----------
關于和尚的老師以及參學,我也很糊涂,具體可參看他尼沙羅的《依止》。
-----------------------------------
佛學院師兄補充如下:
“出家后,所學的內容,主要是學戒。時間通常是五年。所謂‘五年學戒,不離依止’。這是佛教早期最原始的狀態。而現在還要學習行止威儀、禮儀、朝暮課誦、法器乃至灑掃服勞等。而進一步受了比丘戒之后,還要學習讀誦(我們現在所說的學習教理)、禪修。原始的僧團僧人主要是三件事:誦經、禪修及經行。不似現今這樣復雜了。”
和尚的基本技能
上面說了,和尚的十八般武藝一般都是在沙彌階段習得的。
最基礎的,當然是五堂功課(早課、早餐過堂、午供、午餐過堂、晚課)。內容各大叢林不盡相同,大體不外如下:
1,楞嚴咒
2,大悲咒
3,十小咒(如意寶輪王陀羅尼、藥師灌頂真言等等)
4,心經
5,十大愿王
6,三皈依
7,天女咒+韋陀贊+伽藍贊+觀音贊
8,阿彌陀經
9,拜懺
10,放蒙山
11,凈土文
……
(據上海佛學書局《佛教念誦集》)
這些內容不僅要會背,還要會唱(就是梵唄了,很好聽,念經咒的腔調稱為“三寶調”,其實也滿好聽的)。這還不夠,還要明白那些法器的意思和用法,譬如引罄,在哪里敲一下表示合掌,哪里表示放掌,哪里是禮拜,哪里是轉身,都有講究,不然上殿的時候就亂成一團糟。
除了五堂功課,其他諸如水陸道場所要用到的經懺,并不是每個和尚都必須學的,有興趣的自然例外。
不過有一個既重要又必須的,在我這個外人看來甚至遠超五堂功課重要性的一個技能,就是學會修行,找到一條與自己身心相應的修行之路,走上學佛的正途。這里面又有很多問題需要討論,諸如對正法的辨識、如何建立正知正見等等。這大約是在依止師那里學到的。
和尚究竟要掌握多少技能,這個本來沒什么一定的說法!度A嚴經》上說:“菩薩為利益眾生故,世間技藝,靡不該習。”這么說固然很對,但是人生苦短,無常在側,不見得每個人都能如此。而且我揣測,大概這也是專對“菩薩”說的。菩薩至少可以不用擔心死亡的問題啦,自然有余力來修習世間技藝從而利益眾生。
真假不在大悲咒
判斷一個人是否真和尚,似乎已經不可以用會不會大悲咒來判斷了,大悲咒這么普及,尤其是齊豫一出風靡全國十多年,背得出并不稀罕(盡管俺背不出。。。)
依俺總結出來的經驗,有下面幾點可以作為判斷標準:
1,威儀。
看儀表。人也是可以貌相地。出家人是天人師啊,盡管用我們凡胎肉眼看,有的人可能長得丑一點,衣服破一點甚至邋遢一點,但是真和尚必然儀表堂堂,道貌岸然,行住坐臥自然霸氣外露(……),而且現在已經不是濟公的時代了,穿的邋遢的和尚可謂鳳毛麟角,所以別自信你能好運氣碰到鳳毛麟角,萬一碰到了,就很可能是假的。
2,著裝。
如果碰到穿皮鞋、老北京布鞋的“和尚”,要當心了,大多數是假的。當然解放鞋除外。藏地喇嘛除外。
3,俺的幾條定律。
化緣的百分之九十都是假和尚。
宣揚末日論的百分之一百都是假和尚。
拐彎抹角兜售佛像、護身符的百分之一百都是假和尚。
原因就不解釋了,你懂的。
什么是合格的和尚?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如果終極而言,一個出家人只要能夠做到清靜自在、長隨佛學,那么就是合格的和尚,可以別的什么技能都不需要,更不用說背大悲咒了。
佛學院師兄的補充是:
“對于合格的和尚而言,從外表上無法看出的。比如冬天我們常喜歡穿著棉袍、抄著袖筒在墻根下曬太陽,好多居士覺得我們好沒有僧人的形象。其實那就是山里和尚的常態。不是永遠正襟危坐。其實正襟危坐的,除少數外,大多數倒真要當心了。真正的的修行,其心是很調柔的,在眾身邊,毫無壓迫感。相反不像文字作品常見的,他在你身邊,你會感覺有強大的氣場,不得不納頭便拜的。
如說合格和尚的標準,從教理上來說,應是:持戒、正信、寂靜。若從趙樸老的要求,相對講低了一些,但也很管用:僧裝、素食、獨身。都可以互相參考和補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