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4-21 11:10 轉載請尊重版權注明來源和作者
該書責編前來開墾腦洞!幽默感指數太低者慎入。
這里的圖片來自《別客氣,請隨意使用科學》,“搞笑諾貝爾獎”系列第二本。
在說研究目的之前,我想說,花生醬研究根本不是第一個!該系列第一本書(《笑什么笑,我們搞的是科學》)里還有一個類似的更坑爹的:
搞笑諾貝爾有一個文學獎獎給了一篇有976名作者的論文:《比較四種急性心肌梗塞的血栓溶解治療方法的跨國隨機測驗》(An International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Four Thrombolytic Strategies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這篇文章發表在1993年9月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頒獎詞說:論文的頁碼數也不過作者數目的百分之一。
“由于發表了這篇非凡的醫學論文,這些各種各樣的、各種種族與膚色的聯合作者們獲得了1993年搞笑諾貝爾文學獎。”領獎的是《新英格蘭醫學周刊》的總編、醫學博士瑪西婭·安吉爾,安吉爾博士說:
“我代表《新英格蘭醫學周刊》,十分尷尬地來領這個大獎。我不知道這篇論文到底有多少作者,我要助理數數,可是她說她寧可做次牙根管填充手術也不愿數。據估計,如果把這篇論文均分的話,每個作者只能分到兩句話。
“這只是醫學界一直進行的、提高作者知名度運動的一部分。寫的論文越多,你的提升機會越大,獲得資金的機會也越大。如果大家都可以是所有論文的作者的話,那大家都成了終身教授了,也都將得到研究經費了。所以,誰會拒絕這樣做呢?”
所以,頒獎的時候連研究的內容都沒說,因為這個文學獎是針對這種“提高作者知名度運動”的。發表論文的作者署名這個問題,目前的情況是:很多科學研究需要大量合作,跨省跨國的合作,所以研究成果發表的時候,所有參與的人都需要有相應的署名。這是一個事實。但同時呢,科研人員的聲譽是建立在論文數基礎上的,當然是發得越多越好,所以也造成了很多人盡量“掛名”的現象,你掛我的論文,我掛你的,或者都是合作項目,那么每個人都會增加論文數,這也是目前一種備受詬病的現象。
那么,放了那么多作者名的花生醬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單純作者太多讓人驚訝,還是主題看起來太坑爹,還是只是個玩笑呢?首先,我們得先知道“搞笑諾貝爾獎”到底是什么。
搞笑諾貝爾獎是獎勵“讓人發笑又讓人深思”的科學研究,辦了20多年之后,出現了各種讓人覺得奇葩的研究,就普通人的感受來說可以分兩類。
一類是真正的科學研究,目的是嚴肅的,方法是嚴謹的,但是這種方法在大眾看來不合常理,甚至怪誕,所以很搞笑。真實的科學研究的方式和結論,很多是反常識的,本身也很好玩,搞笑諾貝爾獎會鼓勵這種想象力。比如說,關于鴨子的同性戀和雞奸的研究,主題還是關于動物行為學的,只是結論比較讓人驚訝,所以覺得很好笑。
再比如剛剛的菠蘿科學獎的物理學獎,獲獎研究是“蚊子為什么不會被雨滴砸死”,這個看起來也荒誕,好像也是因為蛋疼。其實這個研究是生物力學實驗室做的,研究的是蚊子的外骨骼和飛行動力學,所以很多看似奇葩的研究,只是聽起來和大眾對嚴肅科學的認知不符,顯得很好笑。正是因為這樣,搞笑諾貝爾才要鼓勵這種讓人覺得好笑的研究,因為科學啊,是關于想象力和實踐的,偉大的科學家,腦洞必須大!
這個第一類研究逐漸深入,就會變成第二類:類似惡作劇的研究,其關鍵詞就是:一本正經?茖W家會用“正常”的科學研究方法,和“正常”的論文寫作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科學的思考/自省/吐槽/建議/諷刺,第一類研究是形式看著好笑,這一類就連內容也看著好笑,以及反常識了。
所以圖片里的花生醬研究,兩種情況都有可能(別笑,真的。。
既然研究的是地球自轉啊,那絕對是個全球合作項目,那就必然會有各國的科研機構和大學一起合作,參與者必然涉及物理天文材料等等各領域,人多才正!,F在又不是伽利略時代,一個人就能解答地球的真相?蒲泻献鲗崒僬。
至于怎么研究的……大量種植花生會不會對土壤造成影響啊,研磨花生醬的機器所用的材料是不是對礦藏造成影響啊,花生醬的消費習慣會不會導致農產品市場的變化以至于造成了各大洲的產業結構變化再引起地質變化啊……(看,腦洞一大瞎猜就很順手了……),但是這篇文章,顯然只是為了呈現作者人數的事實,所以還是針對“合作論文署名”和“掛名論文”的科研現象的,如果你本身有非常大的論文發表壓力,或者是個有論文才有經費的青椒,你大概會心有戚戚。
至于這個研究本身,是諷刺還是認真的,你猜?
精彩推薦
熱點新聞